
键睿智库沙龙第一季 “中日关系新畅想”(下)
2017/6/19 王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
接上文
对话·畅谈·讨论
金柏松:日本经济与老龄化对策
日本经济现在的复苏主要是依靠出口。安倍上台后提出的“三支箭”中,结构性改革是最重要的,但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并不大。现在世界经济状况较好,日本经济复苏也比较乐观。如果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衰退,日本经济可能陷入难境。那么日本经济复苏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
根据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几乎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相当,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别的国家可能早就发生危机了,但日本就没有。我向很多人解释道,这是日本创造的一个奇迹。这么高的负债率没有发生危机,这是一个奇迹,不符合经济常识。一旦日本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可能会爆发经济危机。Gdp也可能会下降50%。
我有这么一个观点,以往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供给方面着手,但是依照如今的情况,再从此方面着手就没有那么行得通了。实际上日本需要从需求侧来考虑这个问题,从老年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样才能摆脱现在的状态。从这里面要看到的是,日本的老年人与美国的老年人相比,比如他去了天堂,很多资产就留下来了,比如房地产啊,银行存款。美国的老年人就会在死前尽量消费,不会留下很多遗产。而日本的老年人在年轻时赚了很多钱,但没有去消费,这样没有实现什么gdp。只有让他们消费了,才有可能实现gdp。要让老年人的财产尽量进入消费领域。制定这样的政策,让老年人的财产变成消费。日本的经济就没有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只有美国人能达到这样,日本人就不行了呢。一个是因为日本的老年人把自己的财产转让给家族,赠送给子女的遗产税非常高。日本的高额遗产税在50年代至70年代是非常合理的,但是现在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之后就没有道理了。要鼓励这些老年人尽可能的转移自己的财富,让自己的孩子去消费。尤其现在很多日本年轻人从事的是兼职,是社会上比较贫困的,没有能力消费。如果社会财富不能在家族之间转移的话,这个政策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彻底改变这个政策。如果这些老年人的孩子是做兼职的,那么他们肯定有很多消费需求。比如兼职收入每个月有12、3万日元的话,要结婚和养孩子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让他们结婚和养孩子,就必须确保他们能够百分之百的继承财产。只要一结婚成立家庭,这个消费就上来了。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大于那些少收的赠与税。
下面进入自由讨论时间~
王键
日本和台湾的经济腾飞以后,我本人比较欣赏这些地方在解决两极分化,保证国民处于一种差不多的生活状态,遗产税就起到了调节作用。不像中国,老人赚的钱全给了子女,子女不用工作也可以过得很好。但现在日本存钱的比例非常高,大家都不想用自己的钱。
金柏松
我曾经有过计算,现在日本的金融资产大约有1700万亿日元,其中老年任的现金存款所占比例很高。如果把这些钱用于消费领域。现在消费占gdp的60%,每年的增长只有一点点。如果把消费比例提高5%,gdp增长就可以提高到3%。只要日本的gdp增长保持这个速度,只要16年,日本的负债和税收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了。
王键
其实现在日本政府也想让国民花钱,比如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让上班族下午三点就可以下班。让他们去玩去消费。但是效果不佳,大家都以没钱和工作太多拒绝。
金柏松
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内心充斥着不安。一是因为害怕日本会再次发生经济危机。二是因为来自中国的威胁。害怕中国再次强大起来,会对日本产生威胁。
为了增加大家的消费,必须减少国民对经济危机的不安,这时要进行必要的宣传。
王键
但我想日本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比较低,就算政府进行了宣传,国民也不太相信。
金柏松
可以让学者发布相关的研究报告,这样信任就会上升了。
回答网友提问
1
小编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怎样才能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来解决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困难,在这里想倾听一下各位嘉宾们有没有什么评价和意见?
我个人感觉,第一点就是要加强沟通、加强交流、提高交流的层级,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理解相互认知要继续做。
第二个就是因为中日之间存在着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现在还有南海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是希望中日两国遵守四个政治文件的思想、原则、共识。在维持中日关系大局的前提下,双方要本着战略互惠的原则处理,我们2006年签订过战略互惠的协议,但是我觉得这个协议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把战略互惠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我认为是借助今年建交45周年和明年有好条约签订40周年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展望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机会。借助这样一个对中日两国都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双方增加共同点、减少分歧、争取最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包括政治上的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刚才金老师也提到,欢迎日本参加中国一带一路,欢迎加入亚投行。
王键
现在政治方面的气氛总体来讲是缓和的,但是缓和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就看双方在各方面的回应。
经济方面的,现在看就是2012年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从增长变成了下降,16年到现在为止是回升,回升的势头应该还可以保持一段时期。那么日本方面有几个政策,也可以叫行政指导:一个是日本政府提出企业要搞“1+1”,对中国投资要分散风险,鼓励他们去东南亚、印度去投资。另外一个中国自己也有问题,日本到中国来参加展会之类的关系都中断了。以前日本每年都派采购团到广交会,参加春季或秋季会。从2012年之后以后就停止了、或者只是简单来这里看一看。
还有一个是日本企业向海外开拓市场。之前日本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日本的地方政府都会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那么两国关系恶化以后,地方政府表示,如果你去中国开拓市场,我们不支持;到别的地方开拓市场,我支持。这是他们原来的政策,那么现在这几个政策会不会有变化?不知道。
但是实践结果,日本企业在东南亚发展得并不太如意,日本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失败的就更多。当时还有一部分日本企业在中国悄悄的发展,获利的企业挺多。那么日本企业私下交流之后说,看来中国这个大市场还是不能丢。
所以,政府的政策不管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都是要回归中国市场,这个趋势得到了暂时的确认。当然,我认为日本方面随着中日关系的缓和也会在经济贸易方面增加一些力度。有多大的改变呢?现在还没有看到,但我相信日本的政府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最近安倍首相对一带一路的表态,日本派出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峰会,表示加入亚投行,都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姿态。可见,日本政府内部也在酝酿一些新的转变,我们都寄予很高的期待。
金柏松
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政治,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这样。相互交流虽然可能引起争执,但是在闹矛盾的时候也坚持交流,继续协商,才会孕育出崭新的思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只有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共识。
民间交流也好、经济也好,如果相关人员、相关单位他们自己就能通过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话,政府完全没必要参与,只有在需要帮助、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出面。
虽说国家制度不一样,很多事情没法照搬别国的例子,不过有的时候我国政府做出一项抉择之后,所有企业、所有民间的交流都会停滞,这实在是令人遗憾。我们政府间常说的“草根的、民间的交流”这种情怀其实是很宝贵的。
王键
我想起了蔡英文也是这个态度,她老讲沟通,当然这跟中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蔡英文在台湾经常讲有什么问题沟通,最近不怎么讲了。但是中日缺的就是沟通。
金柏松
您说得很对。虽然中日关系遇到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后遇到一系列困难,但实际上我们回溯一下,中日历史也不只有战争责任之类的负面东西,要全面的看中日历史。1895年10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但是1895年之后中国出现一个大规模的留学高潮,主要的留学国家就是日本。1895年之后到1896、1897,中国大批有志青年开始到日本留学。虽然日本打败了中国的清王朝,但很多的中国青年要学习日语、去日本去看一看。
这样的事让我不禁想起,2012年在钓鱼岛“国有化”的时候,中日关系始终处在非常困难的局面。可是看一下数据我们就知道,应该说从2013年开始,中国游客赴日人数就开始增加,2014、2015达到高潮,去年也非常高,到今年还在增加。这让我感受到中日民间的利益,不会完全被政治所打乱。虽然出现了那么严重的困难,还是有大量的中国人去日本购物消费,很多人一定要去看看,看看日本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这也是一种学习。所以说加强民间交流是非常重要。
王键
我看到东京大学有一位教授叫丸川志雄,他谈到日本企业生产了中国电动车的刹车片。中国现在电动车遍地都是,之前刹车片的质量不过关,但这对于日本来说是很简单的技术。中国生产不好的日本可以生产很好,然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制造销售,现在中国电动车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实惠,日本企业也在悄悄的发财。中国市场很大,大家都可以看到。中日合资的节能环保电动车生产完,总价格很低。将来在“一带一路”上,购买需求将非常大。这样的产品全世界都很喜欢,欧美也很喜欢。所以我认为像这样的关键零部件,以后一起生产制造的一起出口前景非常广阔。
金柏松
2
小编
有位网友有亲人在日本工作学习,所以这几年他经常去日本探亲。他就提到2012年之后,虽然访日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但是日本游客访华人数却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了减少,日本人对访华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那么针对两国应该怎样加强文化交流、人员往来这一问题,各位嘉宾有没有什么高见呢?
首先是签证制度。中国从2008年开始对日本游客免签,这个现在为止日本也在不断扩大对中国游客的优惠。中国游客去日本确实很方便,但是日本来中国其实更方便,因为他是免签的。
那么日本游客之所以来中国这么少,背后是有各种担忧的。这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有的人说日本讨厌中国是媒体造成的,我觉得这不是绝对因素。中国的旅游市场不够完善、服务业还需要改善。因为旅游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优雅环境的、符合高服务标准的行业。我们中国现在确实是到哪里都人多,一看有好多人我们都头疼,中国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不能简单归结于日本青年讨厌中国。
就像国金女士刚才讲的话,我非常认同。你说你在广州领事馆工作,你现场看到,有很多日本企业根本就没有走。但是我们好多媒体都在说日本的企业到印度了、到越南了,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我也问过很多日本青年为什么不来中国旅游,他们都说现在公司都减薪了,没钱。没钱也是一个实际情况。他们说很想旅游,但公司减薪,而且现在汇率市场也变了。过去日本人拿着5万日元来中国可以办很多事,现在人民币升值了,这个钱不够。你从这个层面上看,日本人旅游的成本空前提高了。现在很多日本年轻人每天打小时工,经济收入不足,我觉得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中日旅游的不协调才是比较客观的。
中国这么多的名山大川和文化圣地,很多日本人还是喜欢的。简单来说,中日文化是相通的,我们有好多的文化到你那里,你们也有很多文化到我这儿。中日文化是同文同种的,这个还是要客观看待。问题是我们很多旅游景点存在技术问题,日本很多景点保留了原汁原味,中国的确实不够规范。我们也没有好的旅游团,经常是不买东西就不行。别说日本人了,我都不敢参加这种团。我们需要自己做好很多事情。
日本人很早就开始发展,从55年开始,高速开始经济增长。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干什么都规规矩矩,到了中国之后有好多地方都不适应。所以说,中国的旅游市场很大,我们要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中国结合。这个很有必要。
王键
日本的市场经济很发达,而我们市场经济还在改革当中。市场经济,根本的是消费者是上帝,中国的消费者到日本真正有了当上帝的感觉,而中国旅游者在中国旅游的时候,他能感觉到自己是上帝吗?
从这个比较起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日本落后太多。我们自己应该反省,日本生产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到日本去以后愿意购买。这说明中国的企业制造的产品不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中国企业存在问题。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旅游消费者去哪消费,要全面去比较。日本为什么不来中国或来的很少?我们是乱收费之类的事情太多了,大家会找到很多很多。对消费者不尊重,消费者就不愿意来。所以我认为更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而不是媒体报道的国家之间的隔阂。
金柏松
在这个问题上金老师跟我是一致的,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错误的解释,本来已经有一些媒体造成了认知的差距,我们更加扩大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之前我听说很多日本企业撤走了,我也调查了一下,哪有那么多撤走的。要相互投资,国际化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鸿海最近收购了夏普,这个就非常好。
王键
3
小编
今年5月份,日本进一步放宽了对华发放签证的条件,网友们普遍关心何时才能够实现日本对华免签?
这也是个老问题了,很多场合人们都提及,中国给日本免签了,而日本没有相应地给中国免签。这是一个特殊事件,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特别给日本实施了免签。
我个人一个想法是这样的,2020年是东京奥运会,能不能在这个时候临时性地,可以做个限制,就是说30岁以下的青年,可以免签3个月。
金柏松